1、让人跟踪报警需要什么证据才能立案
让人跟踪报警时,立案所需的证据并不是必须要充分,重点在于公安机关是不是觉得存在犯罪事实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具体如下:
1.通常而言,只须有适当的怀疑和初步的证据表明存在跟踪行为,且该行为可能构成犯罪,公安机关就应当立案调查。
2.这里的“初步证据”可以是受害人的陈述、目击者的证言、有关的监控录像等,可以证明有跟踪事实发生即可。
3.假如公安机关经过初步审察,觉得没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无需追究刑事责任,那样将不予立案,并公告报案人。报案人假如对此不服,有权申请复议。
2、什么材料可以作为立案证据
法律快车提醒,在立案过程中,多种材料都可以作为证据用,以证明案件事实。依据《中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的规定,证据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物证,如跟踪者留下的物品;
2.书证,如跟踪者的通信记录、聊天记录等;
3.证人证言,即目击者或知情人的陈述;
4.被害人陈述,即受害人的直接陈述;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6.鉴别建议,如法医鉴别、心理鉴别等;
7.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8.与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如监控录像、录音等。
这类证据材料需要经过公安机关的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立案的依据。
3、证据怎么样查证属实并立案
证据的查证属实是立案的重点步骤。
1.公安机关在收到报案后,会根据管辖范围飞速进行审察。在审察过程中,公安机关会对报案人提供的证据材料进行逐一核实,包含证据的来源、真实性、合法性与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联性。
2.假如证据经过查证属实,且可以证明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那样公安机关就会依法立案。立案后,公安机关将展开进一步的侦查工作,以采集更多的证据来支持起诉。
3.假如证据不足以支持立案,公安机关将不予立案,并公告报案人,报案人可以申请复议。
在整个过程中,报案人应当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工作,提供尽量多的线索和证据,以便公安机关可以尽快查明事实真相,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