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疗事故的认定依据是什么
判断医疗事故需综合多方面依据。核心在于医疗行为是不是违规、是不是存在损害后果与二者间有无因果关系。
1.《医疗事故处置条例》明确了医疗事故概念、分级和处置程序等,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职员在医疗活动中违规且过失导致病人人身损害才构成医疗事故。
2.有关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是判断医疗行为过错的要紧标准。
3.病人的损害后果是重点,要确定损害与医疗行为存在因果关系,若因自己疾病等其他原因致使则不构成医疗事故。
4.医疗鉴别机构的鉴别结论也有要紧参考价值。
解决手段与建议:医疗机构应加大对有关法规和规范的学习,提升医务职员业务水平;病人若怀疑医疗事故,准时申请专业鉴别;有关部门严格监管,确保鉴别公正。
2、医疗事故赔偿责任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医疗事故赔偿责任认定需符合以下标准:
主体为合法医疗机构及其医务职员,即依法获得执业许可的机构和拥有相应资质的职员。
行为违法违规,医务职员在诊疗护理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有损害结果,病人存在人身损害事实,如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致使功能障碍等。
因果关系,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联系。
主观过错,医务职员存在过失,而非故意。
只有同时满足以上条件,才构成医疗事故,医疗机构需承担赔偿责任。
3、医疗事故责任划分在法律上有什么依据
医疗事故责任划分的法律依据主要有《医疗事故处置条例》等。依据该条例,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分为:
1.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导致。
2.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导致,其他原因起次要用途。
3.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原因导致,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用途。
4.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多数由其他原因导致,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用途。
除此之外,还需结合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通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别来综合认定责任比率,以此确定医疗机构应承担的赔偿等法律责任。
当探讨医疗事故的认定依据是什么时,除去已解答的认定依据内容,还有一些紧密有关的问题值得关注。譬如医疗事故认定后,病人能获得什么样的赔偿标准。赔偿总是涉及医疗费、误工费、残疾生活补助费等多个方面,不同状况赔偿数额差异较大。另外,若对医疗事故的认定结果存在异议,该通过什么渠道进行第三鉴别或申诉也是大伙关心的问题。假如你在医疗事故认定及后续处置过程中,对赔偿标准、第三鉴别等问题存在疑问,不要让困惑困扰自己。赶快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提供精确有效的解答。